云南临沧:茶文化铺成的双向香路
- 编辑:admin -云南临沧:茶文化铺成的双向香路
云南省临沧市是世界茶树重要的原产地和栽培中心。它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普洱茶的原产地、云南红茶的发源地、蒸青茶的发源地。这里有树龄3200多年、被誉为“茶王祖母”的“锦绣茶尊”古茶树、被誉为“茶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郧县白影山古茶园、被誉为国家级名茶大叶茶发源地的双江勐库冰岛安克塞尔西那特茶园。
临沧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水系水域。是受澜沧江、怒江保护的湿热地区。涵盖了亚热带全部自然生态,水资源丰富。澜沧江流域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茶树种植,孕育了茶树。拥有世界上最优质的茶树,是著名的黄金茶产地。
在临沧,茶早已超越了饮料范畴。茶的苦与甜,融入生活的节奏;每一缕茶香都融入旅途,每一片绿叶都成为一道风景,让人们在尘世喧嚣中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返乡的温馨。
从茶农到茶的日常生活
当你走在双江拉祜佤傣族自治县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茶树,而是那些生活在茶树旁、扎根于茶树下的人,比如哭茶的人。
“我不是在逃避任何事情,而是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美国人吉米说。几年前,他来到双江,被茶香所吸引。他从一个游客变成了一个茶爱好者。现在他与茶农合作发展茶旅游,并通过视频博客向世界讲述他的田园生活。这种跨越国界的归属感,正是双江茶行的典范——居于茶中,将茶融入生活。
蒙库镇冰岛老村的山路上,经常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清晨,他们背着背包,踏着晨雾,和茶农们一起采茶。
在勐库、邦丙、靖康等村庄,游客可以与茶农一起采茶、泡茶,围炉泡茶,体验少数民族古老的制茶方法,或在茶山步道上住宿。这里没有喧闹的美景,只有山风、茶香和生活节奏的改变。
如今,双江已成为“茶生活”的代表。这里卖的不仅仅是茶叶,更是茶与旅游的合作。茶园、民宿、合作社都是各自的支点。年轻人回归自己的生活回家乡做导游、主播、经理,一边喝茶一边讲述自己的生活方式。
在红茶的源头看到时间的流转
如果说双江是关于茶的日常生活,那么凤庆茶游就是一次历史之旅
这里是滇红茶的发源地。 1938年,红茶专家冯绍秋以凤庆大叶种为原料,试制香型云南红茶。从此,中国红茶传遍世界山海。红茶冲泡技艺作为“传统泡茶技艺及相关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承载时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凤庆县小湾镇锦绣村的茶树已有3200年的历史,至今仍在生长。因其叶子繁茂,被誉为活化石。保护于锦绣茶尊风景区,成为“古T”融为一体的典范。里斯+文化+旅游”。
沿着茶树间的栈道行走,会看到不少穿着汉服的年轻人打卡拍照,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上茶文化课。解说员说:“以前我们只是长大卖茶。现在,我们谈茶、练茶、‘表演’自己。”
从古茶树、文化路线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凤庆将品茶变成一种沉浸式的时光体验。茶王节、红茶节、茶童采茶节成为茶叶旅游高峰期的流量引擎。
“我们不只是卖茶,我们还卖文化和体验。”一位茶厂负责人说道。
茶厂是打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现场剧场。众多茶艺爱好者和短视频创作者专程将滇红带入日常生活,让很多人与家乡产生了深刻的联系临沧红茶。
茶园连山水、连人心
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萨玛巴,数千公顷茶园漫山遍野,云雾缭绕,林茶交错,有一种电影般的辽阔感。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土司的马场和抗战时期的临时机场,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大地指纹茶园。
萨巴巴的特别之处在于,风景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采茶时,茶农穿着民族服装,边采茶边交谈。游客可以现场拍照、喝一壶现泡的茶来跟随体验。
返乡青年黄少云辞去了成都的工作,回到家乡开民宿、开茶会、搞研究。他说:“我们希望游客不要不仅是打卡,更是了解茶的故事。”
耿马的茶叶旅游场景不仅仅限于萨巴。
作为傣族佤族自治县,耿马拥有得天独厚的茶园生态和多元民族文化交织的景观。送水节期间,茶香与水花齐飞,大象踏足之声响起,村民们载歌载舞。茶已经成为节日、行为、生活审美的一部分。
近年来,耿马不少乡镇把茶园变成课堂,开展游学、团建、游学等活动。不少村民将老房子改造成民宿茶馆,开发“茶艺+住宿+非遗”复合产品,提供茶文化解说员、导游、茶艺体验等新职业,让风景怀旧,让一茶改变产业。
从茶叶生产到“生活方式I”的转变”
临沧茶游,不仅仅是走遍茶山、喝一口好茶,而是一种逐渐成长的新生活体验。许多原本只用于采摘和加工的茶园,现在已经铺设了道路、观景台和研究基地。茶农成为活生生的策展人,讲述茶的历史、泡茶、煮茶、讲故事。
不同地区的茶山也有各自的“性格”:双江专注于古茶树之美,凤庆专注于红茶的记忆,耿马则融合节日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即使您很赶时间,您也可能会在茶园或森林走道上偶然发现音乐节。
茶叶品牌已成为更多的故事讲述者。 《印象滇红》表演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红茶制作者的技艺传承; “勐库大叶品种”就像老朋友一样被重新发现并重新回到公共茶几上。
更有趣的是,扎根于拉沧的人还很多。旅居者、作家、非遗制作者、拍摄短视频的年轻人正在老屋里泡茶、写作、举办活动。当地青年也回到了家乡,角色的界限被打破。
目前,临沧各地茶山已发展成为集旅游、体验、养生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一片叶子连接着历史与现代、生态与产业,在乡村复兴的道路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茶不再是一种农产品,它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文化体验和卡通旅行的载体。当地人的生活因旅游而丰富,远方游客的生活因茶文化而丰富。这是一条双向的芳香路。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 李迎清 记者化)
WS69168859A310942CC49915EE
https://yn.chinadaily.com.cn/a/202511/14/ws69168859a310942cc49915ee.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