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丝绸产业发展新机遇,2025中国丝绸大会在四
- 编辑:admin -共商丝绸产业发展新机遇,2025中国丝绸大会在四
11月20日,2025中国丝绸大会在四川南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学者齐聚嘉陵江畔,共商丝绸产业发展新机遇,共谋高质量发展新规划。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林在致辞中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茧丝产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茧丝原料基础多元化扎实,缫丝加工布局进一步优化,丝织体系完备高效,绿色生产研发成果显着,品牌文化建设扎实推进,应用之本、应用之本应用,并得到认可的应用,科技创新造福人类。 时间安林表示,展望“十五五”,我们将从技术创新、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消费场景拓展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进一步推进工厂化养蚕、智能缫丝、多元化编织三大技术壁垒,在融合中创新发展,在抓捕中实现突破。 四川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刘学在致辞中介绍,四川目前有95个县(市、区)从事蚕桑丝绸产业,从业人员数百万,形成了30个蚕桑大县、3大茧丝有用产业带、6大精深加工集群的农业集群发展格局。 2024年,全省桑园面积达到230万公顷,蚕茧产量87、000吨,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的原丝、缎产量分别占全国的8.20%和24.97%;四川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茧丝原料供应基地。 刘雪表示,四川将通过3-5年的培育,将桑树面积稳定在230万公顷,生产蚕茧11万吨、优质生丝8500吨、丝缎1亿多米、蚕丝被1.3米、光泽果35万吨。打造1个50亿级连锁业主、2家20亿级连锁业主、10家10亿级龙头企业,力争蚕桑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实现桑蚕规模化、茧智能产丝、产业化综合利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蚕桑产业体系。 市政府副市长崔竹军介绍,南充丝绸产业已有3000多年历史,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丝都”、“丝绸之源”称号。近年来,南充按照“工业端+品牌端”的统筹协调,将丝纺、服装产业纳入全市“3+2+3”体系。 3全省丝绸各级和73家规管的丝纺服装企业,构建了从蚕桑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 4个产品通过国家高端丝绸标志认证,丝绸产品远销五大洲40多个国家(地区)。 崔竹军表示,“十五五”期间,南充将建设一批标准蚕桑园区,引进一批智能印刷、开发培育企业,在一线城市布局多家品牌专卖店,在“一带一路”沿线建设一批海外仓,进一步打磨“中国丝都·丝源”品牌。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记者:彭超编辑:赵俊峰) WS691F1529A310942CC49928FE https://sc.chInadaily.com.cn/a/202511/20/ws691f1529a310942cc49928fe.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