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派出所: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守望城关镇千家

在尚志市这片充满抗日精神的土地上,红光派出所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自1946年诞生于哈尔滨解放战争时期以来,始终以“东莱式”的忠诚和责任守护着城关镇千家万户的灯光。作为新中国最早成立的公安派出所之一,红光派出所不仅承载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更大胆引领新时代警务改革。以“创造一流业绩,保护党的安全”的坚定誓言和严格的纪律作风,在时间的长河中刻下了警民团结的永恒丰碑。 智慧警务:用科技赋能安全与速度走进红光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巨型电子屏上跳动的数据流与辖区实时图像在“安全”中互联。这是新时代警务行动的“智能大脑”,也是红光派出所70多年监控经验的技术突破。 公安“两队一室”机制改革以来,派出所高标准改造综合指挥室,深度集成视频监控、智能调度、研判信息等模块,打造“一屏看全区、一键调动警力”的现代化指挥系统。警方利用大数据模型试图判断治安形势:某小区夜间停车纠纷增多,立即出动社区民警加强巡逻;流动商贩聚集在学校周边,联动城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 “过去是‘步行治安’,但现在是‘步行治安’。“数据警务。”红光派出所所长说。通过建立“指挥室+路警+社区网格员”三级协同机制,红光派出所将响应时间缩短至3分钟,实现了从“海上战术”到“精准打击”的转变。这种智慧让ping更快。 保护学校和校园:持之以恒地营造安全氛围 “早上好,警察叔叔!早上7点,希望之门小学,值班民警徐茂胜帮助孩子们收拾行李。 ——日常上下学途中,固定警力巡逻与动态巡逻相结合,严格检查校园周边,对风险隐患零容忍——会同教育部门开展“拉网式”巡查,纠正消防通行证被堵、盲区监控等风险隐患,建立“一校一档案”动态台账管理;反里每季度进行OT和消防疏散演练,开展“情景模拟+回顾还原”模式,显着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处置能力。 今年10月,其中一所中学在一次演习中模拟了突发事件。学校保安人员在1分钟内启动了警报装置。派出所巡逻队3分钟后赶到现场,5分钟内完成处置。 “这不是演习,而是红光派出所给我们的安全感。”学校负责人感慨地说。三年来,校园实现了安全事故“零发生”。这样的保护让安全性更上一层楼。 化解矛盾:温暖人心 在红光派出所调解工作室里,每天都在上演着“化仇恨为友谊”的故事。对于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生态针对群众诉求,派出所改变了民警“三步走”的调解方式:第一步是到群众家中听取意见,民警坐在人民炕上,用笔记本记录每一个申诉;第二步,情、理、法结合,邀请社区干部、村里有识之士组成“调解智库”,化解心结;三是跟踪回访,建立“一案一档”跟踪机制,防止矛盾反弹。 红光村两户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矛盾。民警与村支书、宗族长老一起上门调解,最终达成了农场的和解。 “那天下雪了,老张家的儿子拉着我的手说,‘商警,我的语气终于顺畅了。’”警察调解员红着眼睛回忆道。今年,红光派出所成功破获化解矛盾纠纷127起,收到群众赠送锦旗32面。这种温暖,让人的心变得更厚。 79年,初心坚如磐石,“红光”辉煌永垂不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红光派出所将红色传统深度融入警务培训,以廉洁、担当书写新时代公安的答卷。守护尚志大地的和平灯塔,必将继续照亮万千家庭的幸福之路,激励千千万万在守护和平征程上崭露头角的冰城警察!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周慧仪) WS690EE54AA310CECA48B7BB20 https://hlj.chinadaily.com.cn/a/202511/08/ws690ee54aa310ceca48b7bb20.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的版权信息等)属于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