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金额超过643亿元!第八
- 编辑:admin -现场签约项目21个,协议总金额超过643亿元!第八
10月21日至23日,第八届石油商务大会在舟山召开。大会以“深化开放合作,共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大宗商品市场”为主题,吸引了366家国内外企业参会。 22日上午,第八届石油经销商大会全体会议在舟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观众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趋势、绘制新蓝图、共谋新发展。 当前,舟山正在全力打造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会上,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全产业联盟揭牌。联盟成员由省内外数百家大宗商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组成,覆盖储运、加工、贸易、商贸与航运服务业,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格局。 “联盟可以鼓励供应链企业更加紧密地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联盟执行秘书处秘书长、浙江国际商品交易中心董事长郑彦民表示,“联盟的成立给我们中心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据介绍,今年6月,中心完成了对全省大宗商品现货资源的整合,实现了从单一油品向多品类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中心已经建立了各品类商品的交易平台,希望联盟成员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提高交易效率。商品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 会议还举行了中国绿色修船国际认证创新联盟成立仪式、浙江海洋大学国际商品学院揭牌仪式,并发布了《舟山绿色船舶燃料发展宣言(2025)》。 今年的石油商务大会聚集了大量的主讲嘉宾和嘉宾。沙特阿美、维多集团、BP集团、霍尼韦尔、标普全球等国际知名企业代表上台,分享对行业最前沿的观察和解读,预测行业发展趋势,共话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机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招商局海运等行业和企业代表带来了油气、航运等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分析。等领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加入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提供决策参考。 自创办以来,石油商务大会一直是全球油气行业共商合作、共赢前景的开放平台。本次大会全体会议期间,与会企业现场签约21个聚焦大宗商品资源枢纽项目,特别是石化新材料、石油储运、大宗贸易、航运服务、数字海洋、金融服务等领域,协议总金额约643.6亿元。此外,专题会议活动还组织了多个项目签约。 “我们正在建设的4000万吨/年绿色炼化一体化项目舟山实现了“原油-基础化学品-高端材料”全产业链。 PX、乙烯等基础原材料自给率显着提高,为区域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浙江熔盛控股集团副总裁罗伟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做强、链条补充和延伸,夯实产业基础,助力舟山加快建设大宗石化产业链。 商品资源配置枢纽。会上,集团签约原油、机械设备等三个采购项目,总投资297亿元,将在岱山玉山岛、定海金堂新材料园区实施。其中,金堂机械设备采购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 今年是今年是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第八个年头,也是大宗供应链自贸区开放合作平台油商大会第八次举办。除全体会议外,今年油商大会还将举办6场专题会议、2场闭门研讨会,以及一系列招商推介、客户对接等活动。其中,全球矿产资源高质量开发暨海洋潮汐能发展大会将首次举办。 从“第一次认识舟山”到“看好舟山”,从“想合作”到“落地项目”。八年来,油商大会始终坚持“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理念,已成为舟山、全省、全国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据统计,往届会议将吸引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100余名专业观众,以及1900多家国内外石油、天然气及相关领域的领先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超过260家,国外企业和观众占比超过40%。会议现场促成103个重大项目签约,协议总金额约3920亿元。 从舟山走向世界,从世界汇聚舟山。作为浙江自贸试验区核心区,舟山坚持“为国家试验制度、搭建开放平台、为地方谋发展”,正逐步打造成为开放水平更高、商贸环境更好、辐射效应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去年11月,国务院批准浙江F舟山自贸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规划,为舟山加快开发开放带来新的历史机遇。目前,舟山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能源和战略资源支撑,石油储存能力达3817万立方米;年接收LNG能力1450万吨;粮食储存能力170万吨。今年1-9月,舟山港石油装卸量占全国11.8%,钢材到货量占全国7%,进口粮食中转量占全国18.9%。 按照国际标准经贸规则,舟山着力提升贸易交易相关要素跨境进出自由便利水平。聚集了万余家私营、外资、国有等大宗商品贸易企业,年销售额l 油气交易额近万亿元,探索发展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浙江自贸区舟山片区制度创新创造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共探索发展制度创新330项,其中全国首创146项,全国复制推广32项。无论是制度变革的创造速度还是复制推进速度都领先于自贸试验区。 (中国日报浙江记者站陈晔) WS68F8A2C4A310C4DEEA5EDB44 https://zj.chinadaily.com.cn/a/202510/22/ws68f8A2C4A310C4DEEA5EDB4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事先许可的复制和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同意和许可。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