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沧区创新推行“拿地开工”服务模式打造营商

11月18日下午,厦门市海沧区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征地开工”“四证同发”服务模式。海沧区政府副区长王玉成出席并介绍了该区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和成效。 会议现场。 (提供图片) 王玉成介绍,长期以来,获得土地使用权后,要依次办理规划、用地、产权、施工等多项许可证。环节多、流程长、成本高,严重影响项目实施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为解决这一难题,海沧区以刀锋进场的勇气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并在全市率先推进“一拿到土地服务模式就开始建设”。该模式通过机制变革、部门联动、条线服务、并联预审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审批服务由“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转变,实现审批效率大幅提升、企业成本大幅降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海沧区“按需用地、按需建设一次”改革的标志性起点是2024年7月,新鹏城贸资本首期项目及扩建项目顺利竣工,颁发了“四证”(土地规划使用证、规划规划许可证、房产证、施工许可证)。审批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天,实现了“从0到1”的成功。 2025年7月,海沧区再次刷新厦门首个非工业“就地启动”工程(两岸基地互换工程),将改革红利从工业领域延伸至酒店、会展等综合项目。今年9月,大豪精密零部件智能工厂项目发证当天就取得了“四证”,创下了厦门“拿地即开工”最快速度,展现了改革效率的不断提升。 在审批效率方面,通过“四证同发”模式,企业从获得土地到准备开工的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3个月缩短至5个工作日内,效率提升近95%。在业务成本方面,该模式大大降低了机构交易成本、资金覆盖成本以及企业审批过程中的时间成本。承接新鹏工贸项目例如,项目初期造价降低30%以上,从征地到建设周期平均缩短6-8个月。在招商引资方面,优良的审批服务已成为海沧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2023年、2024年,海沧连续两年在厦门市招商引资绩效竞赛中名列第一。 2025年1月至9月,新签项目396个,合同总额175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10%。 此外,海沧区在推进“得地即建”改革中形成了招商办、国土办、服务办、行政办各司其职的“八办”协同工作闭环,确保项目快供地、快建设、快贡献,贡献。同时,建立了“部门每周调度、分管领导十日调度、主要领导每月调度”三级协调机制,推行“两化三令”工作方法,推进问题清单管理和闭环管理。实施。 海沧区还建立了“要素保障+配套设施”的两线服务机制,为每个项目配备了服务指导小组,实行水电网“一登记、一张申请表、并联审批、同步建设”的联报联装模式。依托4个街道分中心和专门分中心,构建了“区街联动、专业对接、全覆盖、全程保障”的服务网络。 陈云平 乌尔班海沧区住建科室、住房建设科科长农村发展和交通局表示,实施“征地开工”,旨在解决企业审批手续多、周期长、成本高的实际问题,推动政府角色从“监管者”向“服务者”转变。下一步,海沧将从推动“全覆盖+精准化”服务升级、深化“数字化+制度化”监管强化、强化“考核+激励”双向驱动三个方面推动改革深化固化。 (中国日报福建记者站 记者:胡美东 实习生:邓世宇) WS691D9BE5A310942CC4992574 https://fj.chinadaily.com.cn/a/202511/19/ws691d9be5a310942cc499257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刊登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Be)京)有限公司)专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