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心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2025年专题交流
- 编辑:admin -中国文化中心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2025年专题交流
11月12日,2025年中国文化中心年会在北京副中心开幕。作为全国文化中心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行业盛会,本届年会以“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爱上文化中心”为主题,深入探索科技强国之路,全面展示新时代文化中心发展的新面貌、新成果、新环境。
由中国文化中心协会摄影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文化中心承办的“数字智能时代,科技赋予每个人摄影艺术的强制”专题交流活动于11月13日上午在北京市图书馆延华厅举行。作为文化中心年会的特别颁奖活动,本次活动聚焦摄影与艺术的深度融合。t和数字技术。吸引了全国摄影理论、策展、技术、本土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技术如何系统性地推动民族摄影从“大众化”到“艺术化”、从“工具化”到“表达化”。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李树峰指出:“摄影的功能在全民时代已经彻底释放,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摄影不再只是一种记录,而是成为普通人参与审美建构的重要方式。”这种观点强调技术并没有削弱摄影艺术,而是扩大了其参与性和社会性。
东莞市文化中心副主任梁宝华在专题报告中系统分析了“Koipa专业A”的品牌实践“科技慰问群众活动”,展示了“粤港澳摄影”“集体摄影展”中科技与摄影融合之路的实施。
在案例分享环节,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嘉宾从多个角度展示了科技摄影的生动技巧:
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胡国庆以《科技赋能图像影像》为题,指出“策展从墙上的布置转变为引人注目的数字叙事”,强调了技术在重构观众与图像关系中的核心作用。
vivo影像规划组产品总监张岩从技术底层入手,宣称“手机影像技术不是参数的堆砌,而是对人类感知的理解”,展示了手机如何成为“第一民族摄影的反应装置”。
四川省艺术摄影协会副主席王琪分享了“影像艺术介入乡村振兴”的实施,认为“镜头可以唤醒土地的记忆,影像可以成为乡村发展的文化资本”。
浙江省摄影艺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浙江省文化中心研究馆馆员刘志宁以“手机摄影走向美丽的卡纳塔特”为例,讲解“品牌如何从技术意识走向审美阐释”,并建议“群众活动应该是美育项目,而不仅仅是摄影比赛”。
河北省任丘市文化中心主任金杰从基层角度强调,“科技让摄影从‘瞬间’走向‘时间’,让人们从拍照走向表达自我。”这重新体现了摄影作为社区美育载体的深刻意义。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记者 作者:李文芳 实习生:卢嘉欣)
WS69172DBDA310942CC49918CB
https://gd.chinadaily.com.cn/a/202511/14/ws69172dbda310942cc49918cb.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