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绿帆——明代惠州白马窑与广东海外贸易
- 编辑:admin -“万千绿帆——明代惠州白马窑与广东海外贸易
10月31日,“万千绿帆——明代惠州白马窑与广东海外贸易”在广州南汉二陵博物馆正式启动。展览通过展出216件(套)重要文物,系统展示了徽州白马窑和广东仿龙泉青瓷的生产过程、流通和贸易,清晰地再现了明代广东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本次展览由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惠州博物馆、龙泉博物馆联合主办,并得到多家文化机构和博物馆的支持。此次展览的核心——惠州白马窑,是广东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最大的明代遗址群。作为珍贵的冈瓷外销窑场,惠州白马窑、大埔玉里窑等窑址共同构成了以粤东为主体的仿龙泉青瓷生产体系,是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商贸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载体。
展览构建了一条完整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叙事链,从浙江龙泉窑的技术起源出发,展示了广东窑业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的本土化转型,揭示了窑业的技术调整和突破以及适应后人形成需要的模式。
展览的一大亮点就是将窑址出土的文物与广州城遗址、南海西北大陆的沉船以及来自日本、东南亚、西亚甚至东非的非文物文物联合展示。构建了完整的“窑口-港口-海洋-世界”物证体系,证明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枢纽地位的主要地位。
为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展会特别推出“翠色千帆离线数字互动应用”,融合了激光3D扫描、AI修复、实时渲染、射击模拟等前沿技术。观众可以在互动屏幕上选择坯体、设计釉色并模拟烧制,打造专属的数字收藏。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补全残缺文物的形态,实现文物在数字空间的“复活”。
配合展览,博物馆同步开发了四款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创产品,将海上丝绸之路青瓷的历史之美融入日常生活。展会期间,还将推出“海上丝路瓷韵”系列教育项目。通过与G的合作广州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人才、仿龙泉青瓷制作及装饰体验等活动,邀请观众沉浸陶瓷文化之美。
今年是白马窑发现70周年,第十五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展览通过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的有机结合,生动地讲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广州和湾区的故事,带领观众体验明代广东蓬勃的商业活力。
(中国日报广东记者站 李文芳 | 谢瑞卿)
WS69049E53A310C4DEEA5EF7B4
https://gd.chinadaily.com.cn/a/202510/31/WS69049E53A310C4DEEA5EF7B4.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媒体信息等)版权属于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