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各级人大赋能阿拉比卡咖啡香传万里
- 编辑:admin -云南各级人大赋能阿拉比卡咖啡香传万里
“以前一千颗咖啡豆只要10块钱,现在如果按照高品质标准种植,可以卖到60块钱以上!”云南省人大代表、中卡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朱感慨万千,讲述了云南咖啡产业的变化。其背后,是云南省各级人大精准发力解决产业难题,推动阿拉比卡咖啡从“原材料输出”向“全链条增值”跨越的辉煌实践。
专业工作站代表将开启生产“堵点”
被誉为“中国咖啡第一村”的保山市新寨村,因种植技术粗放、加工标准缺失,一度陷入“种多赚少”的困境。 “2012年前后,咖啡豆价格较低,优质咖啡率仅为10%,很多不良企业“啤酒厂砍树,种水果。”保山市人大代表、新寨村党支部书记王家伟回忆,加工过程中“小作坊遍地开花”,给企业增加了难度。杨朱曾担心“农户设备不一,豆子质量参差不齐,大企业取料困难。”
2023年,龙阳庐江阿拉比卡咖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的成立成为打破这一局面的关键。省、市、县人大代表与农科院专家合作,开设“咖啡月度种植班”:7月至9月指导果季管理,10月进行选果质量培训,11月教授咖啡种植技术。加工方法,并在十二月教农民如何制作咖啡茶。同时,代表们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为咖啡农免费提供“肥料专用咖啡”和农业补贴;他们推动保山市推出全省首个“咖啡贷”,在每个村建立标准化重点加工点,做到鲜豆当天就能按标准加工,减少破损豆、次品豆的比例。
“现在政府部门正在主动出击解决问题,以各种方式为资金、办证开绿灯。”作为该站代表,杨朱表示,公司可以专注于高质量加工。如今,新寨村咖啡精品率提高到65%,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360元,比原来增长14倍。2012年。
多层次管理筑牢产业发展“基石”
从一颗咖啡豆到一条产业链,高效的营商环境和精准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保障。 2023年,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对《进一步工业强省云南三年行动(2022-2024年)》进行研究专题询问,指出了行业的“痛点”。 2022年以来,通过“立法、执法检查、专项询问等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放松心情,为行业赋能。
保山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咖啡产业:2022年围绕发展问题开展专题研究2024年,就“十三五”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宝山工业强市”以“问、看、答、测”的闭环模式,倒逼有关部门破解产业转型障碍。
(云南多地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直播销售咖啡产品。秦凯迪 摄)
全链条升级让“咖啡里里外外香”
如今,云南咖啡已经告别了“养在深闺,默默无闻”的过去。今年,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亮相全球SouthSquare论坛,给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寨村10个咖啡庄园、100个咖啡庭院正在加快建设。 2025年夏季,每天接待游客将超过1000人次。游客可以入住民宿,享受咖啡盛宴、精选体验,实现“产业+文旅”融合增收。
“从检查到实施,工作站助力帮助我们解决了选址和基础设施等所有问题。咖啡馆已经建成两个多月了。”共江咖啡庄园负责人文军的经历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例证。庄园3000多公顷的主产区内,有1300多公顷的优质咖啡因,种植条件和标准优越,品质稳居前列。
数据证明了发展成果:2024年,保山阿拉比卡咖啡种植面积将达14.49万公顷,产量达2.42万吨。综合产值达到90.68亿元,优质率、精加工率分别提高到70%、85%; 2025年上半年,全产业链产值60.79亿元,增长107.33%。在新时代的咖啡豆即将收获之际,在全国人大的帮助下,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走“生态好、产业兴、人民富”之路,香香不断传千里。
(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记者李迎清/云南人大)
WS68F0D426A310C4DEEA5ECB66
https://yn.chinadaily.com.cn/a/202510/16/ws68f0d426a310c4deea5ecb66.html
版权保护:本网站发布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归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同意和许可,禁止转载和使用。向中国日报提交评论:[email protected]
